系统在布防状态下,一旦有人非法翻越围墙,系统立即报警至控制中心,触动中心报警设备在警灯闪烁同时发出小于20dB的报警声(如:有非法进入)。在监控中心显示报警区域、时间、报警类型等信息,同时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报警的相应防区,为安保人员处警提供可靠的报警区域。
防范区域合理划分,与前端一一对应,做到报警时准确定位,并通过控制中心输出报警信息。如果周界较长,这对于系统信号传输以及电源供应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。
但将其分为几部分,各部分分别设置周界的话会影响整体性,因此方案设计周界系统仍在整体外围设置脉冲电子围栏探测器,但线路信号传输上可将各个不同部位的探测器分为多组,采用总线传送至管理中心报警主机,则每条总线上的距离均可满足系统信号传输要求,充分保证系统稳定性。前端探测器均通过总线式报警输入模块接入周界报警系统总线,在控制中心通过总线制报警接收设备、系统管理计算机及管理软件对报警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,并外接声光报警器,在报警时实现声光提示和电脑显示。
一台脉冲主机加上一定长度的前端围栏,便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周界防区。其导线的连接,必须遵循下列原则: 一个防区为一个串接回路,自发射部分到前端围栏,再到接收部分,必须串接,不得并联,不得分支。 前端探测部分通过收、发红外射线组成连续的无形防护“栅栏”。入侵探测器应适当选择探测器额定作用距离,使探测器实际警戒距离/探测器额定作用距离≤70%,即额定作用距离为100米的探测器最大的警戒距离为70米,额定作用距离为60米的探测器最大的警戒距离为42米。这样做,有利于在雨、雪、雾等恶劣气候时仍能保证发挥正常的警戒作用。
入侵探测器设置在周界围栏柱上方,采用交叉安装的方式,同一处安装两只指向相反的发射装置或接收装置,并使两装置交叉间距不大于30mm。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红外线防范死角或盲区。在围墙弧形区域,对探测器进行分段式设置,形成连续警戒线,避免出面盲区。
入侵探测器安装在围墙、栅栏上端时,最下一道光轴与围墙、栅栏顶端的间距应为150mm。安装在侧面时,安装在围墙、栅栏围墙的最上端或外侧面,且入侵探测器与围墙、栅栏外侧面的间距为175mm。在系统布防后,一旦有人非法入侵警戒区,遮挡红外光线后,就立即触发报警控制器的相应防区,报警控制主机立即发出声光报警,报警显示板可以显示报警防区,在警情得到确认后,值班人员可采取相应措施。